中國青年網北京2月11日電(記者 楊月)北京冬奧會倒計時三周年之際,不少人對冬季運動產生了濃厚興趣,還有不少冬季運動愛好者趕到中亞國家領略冰雪運動魅力。近年來,旅游、人文、經貿合作的日益深入,正讓中國和中亞國家的合作邁上新臺階。近日,由中國社科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上海合作組織研究中心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發布的《中亞黃皮書:中亞國家發展報告(2019)》指出,2018年中國與中亞一些國家貿易出現了高速增長,能源合作也出現了“淡季不淡”的現象。
霍爾果斯海關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12月31日,2018年僅中亞天然氣管道就向中國輸氣474.93億立方米,同比增長23.08%。新發布的這份報告的數據則顯示,2018年中亞對中國的全部天然氣供應有望接近500億立方米,有望比上年增長30%左右。
中國—中亞天然氣管道西起土庫曼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邊境,穿越烏茲別克斯坦中部和哈薩克斯坦南部地區,經中國新疆霍爾果斯入境,全長1830公里,與中國國內的西氣東輸二線和三線相連。每年從中亞國家輸送到國內的天然氣,約占中國同期消費總量的15%以上,惠及27個省、直轄市、自治區和香港特別行政區。
報告分析,2018年,因歐佩克和非歐佩克國家聯合減產,以及受中東局勢動蕩、委內瑞拉減產和美國恢復制裁伊朗等國際事件的影響,國際油價在震蕩中上揚,布倫特原油從年初的每桶67美元上漲到10月初的每桶85美元。在產油國連續幾個月增產的情況下,10月初油價開始連續下跌,到11月中旬,油價已經回落到年初的水平。受油價的積極影響,哈薩克斯坦、土庫曼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的油氣產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長,中國在中亞的油氣項目進展較為順利。由于中國旺盛的天然氣需求,中亞國家對中國的天然氣供應大幅增長,出現了“淡季不淡”的現象,2018年中亞對中國的天然氣供應有望接近500億立方米。
2018年是中國領導人提出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倡議五周年。在這五年期間,作為構建絲綢之路經濟帶重要區段的中亞地區在這一倡議下發生了巨大變化。“這種變化不僅體現在中亞各國積極參與和主動對接絲綢之路經濟帶發展倡議上,還體現在近年各國間相互關系正在進行良性調整。”課題組介紹,這一趨勢已經引起國際社會和各國學界的高度關注,也有中外學者做出中亞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或將由此正式啟動的判斷。
“盡管眾說不一,從長期和發展的視角看,這一趨勢有利于優化絲綢之路經濟帶互聯互通的地區環境,同時也在形成一種打造局部命運共同體的地區氛圍。”報告認為,通過互信、協商、合作解決共同面臨的問題和困難,營造有利于共同發展的地區環境,在建立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指導下進行有意識的地區嘗試,可獲得推動這一偉大國際實踐的重要經驗,并有望由此產生更加廣泛的示范效應。
下一篇: “停車難”的城市病 齊星智能車庫來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