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我國專用汽車及普通自卸車、半掛車八大類產品累計生產246.87萬輛,同比下滑9.94%,八大類產品除起重舉升類及特種結構類外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從車型噸位上分,重型(包括超重型)車占48.40%、中型車占4.09%、輕型(包括微型)車占47.50%,產品噸位呈啞鈴狀需求。
從生產區域上看,我國28個省級行政區均設廠進行生產。根據企業上傳合格證數據進行統計,2018年在產專用汽車生產企業1200余家,全年新增公告企業178家(截止公告315批次),新建企業從2013年起持續快速增加,投資主體以民營資本投資為主。
公告內企業超1400家 在產企業1200家
截止2018年12月(《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315批次),我國專用汽車公告內企業達到1400余家,全年新增專用車企業178家(公告304-315批次)與去年同期相比上升43.59%,其中山東省新增43家、河北省新增35家、湖北省新增29家、重慶市新增19家、其它省市新增62家。2018年在產企業1201家,同比增長9.78%。山東、湖北、江蘇、河北、河南5省在產專用車生產企業數量在全國各省市自治區排名前列,其中山東省專用車生產企業超過200家,湖北專用汽車在產企業也超過100余家。全國專用車產量排名前五的區域分布是山東省、湖北省、安徽省、重慶市、河北省。
從產業布局上看我國專用汽車生產企業主要集中在中、東部地區以山東、湖北、江蘇、河北、河南等地區為主。傳統專用汽車生產企業逐步由一線城市、城市中心向城市外圍遷移。新增企業則主要集中在產業聚集區及經濟次發達省份,企業生產變化的共通點是由生產成本較高的地區向生產成本較低的地區進行轉移。未來隨著我國專用汽車生產企業準入政策的進一步放開,專用汽車生產企業數量會出現急劇膨脹后逐步削減的發展態勢。
我國專用汽車產品以運輸類車型為主,運輸類專用汽車噸位結構將直接影響整個行業情況。2018年我國運輸類專用汽車市場需求以干線運輸及城市物流運輸為主,根據不同的使用環境在干線運輸上需要大噸位重載車輛,而城市物流則需要小型物流車進行轉運、配送。從近幾年專用汽車噸位構成情況來看,輕型車比例基本與重型車持平。未來隨著我國物流體系改革,長距離大宗貨物運輸更多依賴鐵路及水路運輸,公路運輸更多承擔支線及城市配送。并且隨著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及路權的傾斜,小型化城市物流配送車輛將得到極大發展,小型車產品比例或將超越重型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