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問題
“中國停車位缺口超過5000萬個”、“上海中心區多個小區車位超50萬”、“西安向空中要車位”……關乎于車位的難題已成為城市通病,隨著車輛保有量的增長,更有越演越烈的勢頭。關于廣州一直有一個段子:“在廣州,有一種痛,叫車位比車貴,更有一種痛,喚作車位已滿?!?/p>
廣州人口多,車輛也多。據數據顯示,廣州約有230多萬的私家車,但停車位只有60多萬個,這150多萬的缺口便成為了廣州停車難的“罪魁禍首”。造成廣州停車難有4個要點:
①車輛增長速度過快。
②廣州的前期規劃沒有預留后期車輛保有量的增長,以及帶來的大量車位需求。
③后期的規劃沒有跟上節奏。
④市民的生活陋習。
車位的“僧多粥少”是問題的源頭,但市民的生活“陋習”——亂停亂放的行為,讓停車更為棘手。
政府態度
針對城市停車難的熱點關注問題該如何解決,廣州市政協常委曹志偉在節目中提出六點建議。廣東省國土資源廳執法監察局局長李師回應稱,要根據政府規劃編制專門停車場土地供應計劃,并擬在三個方面研究鼓勵政策:鼓勵機關單位、企業利用自有土地、盤活自有土地建設停車場,鼓勵租賃土地建設停車場。
擬在三個方面研究鼓勵政策:在符合規劃的前提下,鼓勵企業、機關單位利用自有土地增建停車場;鼓勵租賃土地建設停車場,指導各地出臺這方面的土地標準價格;鼓勵利用盤活存量的土地建設停車場,多渠道把資源充分利用起來。
“下一步要建立完善停車場節約激勵機制,出政策吸引社會投資,跟政府一起共同推進停車場建設。”李師稱,總之要用多種渠道解決優惠政策,鼓勵企業、社會投資,尤其應利用地下、地上空間建立立體式的停車場,地價上給予合理優惠。通過這幾條措施,配套出臺相關政策,逐步解決城市停車難問題。
廣州市政協常委曹志偉在節目中提出六點建議:一是政府給予容積率、地價、稅費等方面的優惠,鼓勵建設架空層停車位和可拆卸的機械停車位;二是將住宅和商業停車位規劃為公建配套設施,免征城市基層設施配套費;三是規劃為公建配套的住宅商業樓宇的停車位,只租不售,日后停車場的租金收益歸全體業主和小區業委會,用來補貼業主的物業管理費,建設的費用打入建設總體費用及房價和寫字樓價格;四是規范占道停車,所有占道停車收益要歸財政,這些收入拿來設立公共停車場專項基金,即用占道停車的收益建公共停車場。五是為了有效解決停車難問題,對于現有閑置土地,要降低其變為臨時停車場的門檻。六是政府部門應該設置一個有完全職權的專業處室,統籌停車場的建設、經營管理。同時,建設公交優先,改革現有出租車行業管理制度,推動網約車的發展,倡導綠色出行。
具體實施
辦法一 老城區將改造閑置用地
對于人口稠密的大城市來說,“停車難”是一項世界性難題。
廣州市政協介紹,截至2018年6月,廣州市本市籍機動車汽車保有量255萬輛,其中中小客車208萬輛。此外,廣州市還有大量的非本市籍車輛。目前全市的停車位數量還沒有全面的統計摸查,但從夜間停車絕大部分車輛“有位可停”的實際情況看,全市實際泊位數可以達到200萬個以上。按此推算,廣州市停車位與中小客車比接近1:1,與城鄉建設部《城市停車設施規劃導則》要求的1.1—1.3倍之間有一定差距。這個差距導致很多車主頗有微言。
記者在廣州中心區域隨機采訪了多名私家車車主。
“要解決停車難問題,肯定不是提高停車費就能解決的?!笔忻駝⑾壬硎荆谠叫銋^一些繁華的老城區,有時候停車排隊至少要半個小時。有時候實在找不到車位,為了不阻礙行車道,把車停在了比較空曠的人行道上,結果往往落得被交警抄牌的下場。
車主陳小姐表示,建議多建地下停車場,最好能推廣“停車APP”,還可以搞一些共享停車位,讓大家用手機一查就知道哪里有停車位。
廣州市政協介紹,“規劃和土地”是治理中心城區停車難的關鍵所在。但是廣州中心城區因土地開發強度大,繼續沿用傳統的建筑物配建車位的模式,已沒有可能。2015年,部分平地停車場為增加泊位數量而加建立體停車設施。但是,立體停車設施涉及報批報建等很多程序,難以推廣。以越秀區為例,全區面積小,建成早。據統計,越秀區車輛保有量為30萬輛,而轄區內泊位只有5萬多個。
對此,越秀區政府有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越秀區人民政府在缺乏停車場建設專用地塊的情況下,嘗試對閑置用地進行改造。
辦法二大力推進立體停車場建設
廣州市交委停車管理處處長鐘佳介紹,《廣州停車場條例》即將于今年10月1日起正式實施。屆時,將實現泊位“公平使用、有序停放、便捷繳費、透明消費”。為了破解停車難,廣州將推進平面停車場變立體停車場的改造,并鼓勵社會資本投資建設停車場。
對此,廣州市政協委員鄭子殷表示,即將實施的《廣州停車場條例》還沒有具體細則,建議相關職能部門盡早制定實施細則。
鐘佳回應表示,細化法規是必要的,按照有關程序規定,將在半年內進行細則制訂。例如,《廣州停車場條例》明確了“簡化審批程序”,有關職能部門已經開始進行改革。
廣州市國規委有關負責人介紹,為解決舊城區停車難的問題,同時為了鼓勵機械式立體車庫的建設,國規委將對停車場進行以下分類管控:
對于利用既有停車庫內部富余空間安裝機械式立體停車設備,無需申領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
對于利用小區自有用地在室外增設機械式立體停車設備,如果高度少于六米,規模少于50個車位等小體量的,只免于申請規劃報建,用地業主只要協商好同意加建的,由質監部門、屬地鎮街對增設設備工作進行指導和協調。
對于體量較大的機械立體停車設備,納入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范疇。由用地單位或業主代表作為申請主體,協調好與周邊利益相關人的關系。
據介紹,目前,越秀區擬定了一批改造項目,由牽頭部門越秀區交通局擬定工作方案,確定責任分工,擬定工作時序,協調聯動地塊業主單位及區有關部門共同推動立體停車設施建設,為全市機械立體停車設施建設提供示范性經驗。
“越秀區土地資源非常緊張,地面可利用的停車資源已開發殆盡,停車資源的縱向空間挖潛、平面停車場改造成立體停車場成為緩解停車難問題的重要途徑?!痹撠撠熑吮硎?,越秀區正在積極引導如天譽大廈、拓業大廈、華夏大酒店、物資大廈、羊城晚報社等現有停車場單位建設機械式立體停車場。目前,全區使用機械式停車設備的停車場達70個、泊位達6000多個,以羊城同創匯為例,通過機械式改造,增加了181個車位,比傳統的平面停車提高兩倍以上的利用率。
辦法三推動“互聯網+智慧停車”管理模式
廣州市政協委員張婉玲建言,盤活現有的停車位資源是解決難題的好方法,廣州已經出現了“共享停車”。就是業主將閑置車位放租,車主可以選擇合適車位租用,物業將車位信息透明化,公開化。調研發現,廣州有不少停車場已經開始使用智慧停車軟件,建議對此予以推廣使用。
廣州市政協介紹,“互聯網+智慧停車”,鼓勵倡導錯時停車,車位共享。建議在大中型經營性停車場實現技術覆蓋。
推動“互聯網+智慧停車”有什么具體的辦法呢?廣東省靜態交通協會相關負責人李濤表示:現在廣州有很多停車位并沒有得到共享。應鼓勵或者明確要求企事業單位的車位對外開放,或者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對外開放的車位指標。
“特別是周末、節假日以及學校寒暑假停車位資源,有待予以充分利用?!崩顫硎?,推行錯時共享存在協調難的問題,小區停車位屬于全體業主共有,共享停車資源必須經過業主大會同意,而很多業主對于外來車輛停進小區有著安全等多方面的擔心。對此,小區有關職能部門和街道要加強對停車資源共享的指導和協調。
廣州市政協委員方頌表示,建議建立全市統一的停車信息服務平臺,提供信息查詢、車場導航、車位預約、車位共享等便民服務功能。將智慧停車納入行業監管,制定智慧停車運營方和服務提供方系統接入準入制度;制定智慧停車行業發展和監管的總體框架,并出臺促進“互聯網+智慧停車”發展的支持政策。
對此,廣州市交委有關負責人回應表示,讓車主及時掌握全面的停車空余信息,是減少兜圈找車位的有效措施。目前市交委已經啟動停車信息系統平臺二期建設工作,全面對接各類經營性停車場和錯時分享APP的泊位信息和收費標準,推進各類停車數據的互聯互通,以一個統一的停車信息發布平臺,提高市民查詢和使用停車資源的便捷性,方便車主就近找位、明白消費。與此同時,平臺也將與各部門進行規劃、建設、使用、管理和處罰信息的共享,協同聯動做好停車場的服務和監管。
越秀區政府有關負責人表示,針對目前老城區難以大規模加建停車場的條件下,發展智慧停車,鼓勵車位錯時共享,提升車位利用率是探索解決中心老城區停車難的重要路徑。越秀區5萬余個經營性停車泊位中已有32000多個停車泊位應用智慧停車技術,覆蓋率將近58%,特別是重點商圈、醫院周邊基本實現了全覆蓋,為市民提供了較好的駕車出行服務體驗。
從具體改造實例看,以新裕大廈為例,在接入智慧停車系統應用后,停車率從130輛/日提升到190輛/日,提高了69%;通過電子車牌識別技術,車輛進出場時間由2分鐘縮短至30秒,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東風東路農林下路路口的擁堵狀況。下一步,越秀區將全力配合好市交委開展全市統一停車信息平臺建設工作,努力提供更為精細化、信息化、智慧化的停車服務。
上一篇: 長沙市緩解停車難的難題所在 和破局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