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市交通運輸局獲悉,《成都市智慧停車標準體系》(包含《成都市智慧停車信息系統建設規范》《成都市停車場(庫)運營管理服務規范》《成都市共享停車服務規范》)的編制工作全面完成,并于2019年3月26日,經成都市市場監督管理局以地方標準形式正式對外公開發布。
著眼打破“信息孤島”,制定《成都市智慧停車信息系統建設規范》
智慧停車系統是運用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對采集的停車信息進行分析、處理和應用,為使用單位和公眾用戶提供智慧化停車服務的信息系統。記者了解到,目前,成都在智慧停車信息系統建設上,一是部分停車場設施設備陳舊老化,智能化信息化程度不高,停車感受性差;二是數據接口不統一,存在“各自為政”和“信息孤島”,信息傳輸不能互聯互通;三是部分停車場(庫)權屬單位或經營者改造智慧停車信息系統的意識不強,上傳數據動力不足。導致停車場服務上缺乏支撐、管理上手段不足、行業發展上動力不夠,不利于智慧停車及智慧城市建設。
對此,成都市交通運輸局著眼于頂層設計,啟動了智慧停車標準化建設工作。一是在總則層面,明確了智慧停車信息系統建設的術語定義、建設原則、基本架構和總體要求。二是在“城市級”平臺建設層面,規定了停車數據的聯網規范,包括明確要求各停車場(庫)、停車泊位須具備信息采集功能,規定了數據傳輸內容、編碼標準、數據格式,要求停車場(庫)經營者適時將信息數據上傳至城市級公共停車信息平臺,為停車資源的共建共享和整合應用提供了數據基礎。三是在“場庫級”系統建設層面,分別對路外和路內停車場的智慧化功能進行了細化明確,要求路外停車場應完善出入口管理、車位引導、反向尋車、充電樁管理等子系統功能;要求路內停車場應通過地磁、視頻、電子標簽等物聯網技術實現停車信息采集、實時傳輸、自動計費、欠費追繳等功能。
該規范的制定實施,為打通停車信息孤島、構建“城市級”靜態交通信息采集與發布體系、實現停車信息交互共享和更好地為市民提供信息服務等方面提供了參考遵循。
成都推進智慧停車信息系統建設
著眼服務“提質增效”,制定《成都市停車場(庫)運營管理服務規范》
樹立“科學化、人性化、專業化、智能化”的現代停車服務管理理念,為業主與車主提供熱情周到、科學安全的停車服務是停車場(庫)運營管理的根本所在。記者了解到,目前,成都市在停車場(庫)運營管理上標準不一、出入不暢、服務欠佳,個別停車場存在不按規定收取停車費用、不經備案法外經營、停車標志標識不明顯、相關制度落實不到位等問題,市民反應強烈,對高標準停車服務的需要愈加迫切。
為進一步明確運營服務標準,提升停車場運營管理服務水平,成都市交通運輸局制定了《成都市停車場(庫)運營管理服務規范》。該規范一是在管理制度方面,要求經營者要建立人員、財務、巡查等制度,要求對管理人員進行培訓、購買責任保險、落實備案經營等;二在從停車場應具備的基本功能方面,明確要求具備電子收費、停車誘導、充電樁、安防監控等智能化設施設備,并鼓勵和倡導停車場經營業開展智慧停車場建設;三是在服務內容方面,著重對信息明示、停車引導、收費、巡查、安防等停車服務內容和要求進行了規范;四是在停車安全方面,從出入口設置、防火防汛、設備保養、突發事件處理等方面進行了明確。五是在服務質量考評方面,探索建立了企業自評、協會考評、行業主管部門監督指導的服務質量評估體系。
該規范發布實施后,將在規范停車場(庫)運營秩序、提升停車運營效率和服務效能、促進成都市停車行業規范發展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成都推進智慧停車信息系統建設
著眼推動“共建共享”,制定《成都市共享停車服務規范》
共享停車是盤活現有停車資源、緩解停車難、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的有效途徑。
為盤活現有停車資源、規范共享停車服務,成都市交通運輸局在制定規范時,一是明確了經營條件,要求平臺服務企業須具備獨立法人資質、固定場所和管理人員、線上線下服務能力等基本經營條件。二是明確了各方服務標準和服務邊界,要求平臺服務企業應建立運營服務平臺,開發移動訪問端,為用戶提供信息注冊、車位預約、超時提醒、計費標準、電子發票、停車保險等共享服務功能;要求停車場(庫)經營者應協助停車場(庫)權屬單位進行智慧化改造,并將共享停車信息接公共停車信息平臺等;要求車位提供方應提供真實有效的注冊信息;車位使用方應按預約時間停車、按時繳費等。三是明確了服務投訴和監督考核機制,要求平臺服務企業須建立投訴受理機制,設立服務熱線并及時處理各類投訴及糾紛,同時還要求平臺服務企業主動接受第三方評估機構的服務考評和行業主管部門監督管理。
該規范的發布實施,有助于成都共享停車服務的推廣應用,盤活全市停車設施資源,緩解停車供需矛盾。(圖片由成都市交通運輸局提供)